AI宠物是教育未来?消博会上仿真狗引争议,别让科技冷漠了童年
沒問題,以下文章請參考:
消博会上那几只“狗”,真是AI教育的未来?
最近在消博会上,云天励飞展台上的几只仿真小狗火了。说是噜咔博士推出的国内首款“养成系AI宠物”,通过摇尾巴、点头这些动作来回应互动,号称是用“真实宠物成长逻辑+人工智能技术”打造,想以此拓展AI伴身智能教育硬件的边界。
这真的是“陪伴”吗?
先说说这个“模拟喂养”。AI宠物会发出饥饿信号,孩子喂食后,如果食物对味,小狗就摇头摆尾;不对味,还会闹情绪甚至“生病”。厂家说这是“数字生命模型”,能培养孩子的情感连接和责任感,用情感升温取代机械陪伴。
我对此持保留态度。这真的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电子保姆吗?孩子对着一个程序化的“宠物”喂食,得到预设好的反馈,这和玩电子游戏有什么本质区别?责任感不是对着屏幕培养出来的,是真真切切地付出时间和精力,照顾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才能体会到的。
多模态交互?别把噱头当创新
再说说这个“多模态交互”。摸摸它,会折耳朵、摇尾巴;喊它名字,会“汪汪”叫。还能连续对话、记忆,甚至声纹识别“认主”,形成独特的“个性”。
语音交互、触觉反馈,这些技术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玩意。把这些功能堆砌在一个毛茸茸的玩具里,就能提升孩子的“个性化”、“生命感”和“趣味性”?恐怕更多的是厂商的一厢情愿。真正的陪伴是双向的,是心与心的交流,而不是程序设定的条件反射。
心理健康护航?别忘了父母的角色
当然,厂家也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健康,号称有“敏感词过滤+正向引导词库”双重审核,防止出现不良信息。如果孩子倾诉负面情绪,还会向家长推送警示信息。
但说实话,这种做法让人感到一丝不安。AI宠物再智能,也只是一个工具,它能取代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吗?孩子真正需要的,是父母的倾听和理解,是家庭的温暖和支持。把孩子的心理健康寄托在一个AI宠物身上,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?
在我看来,这款AI宠物更像是一个精心包装的电子玩具,它或许能给孩子带来短暂的快乐,但很难真正培养孩子的情感和责任感。AI教育的未来,不应该只是技术的堆砌,更应该关注孩子真实的需求,以及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。
本文 hugo001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hugo001.com/post/1705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