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洪良“货币圣经”背后的惊天秘密:韭菜收割机?

author 阅读:44 2025-03-14 19:44:51 评论:0

短线交易的迷雾:田洪良的货币操作指南批判

田洪良先生的“3月14日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”看似专业,实则充满了短线交易固有的局限性。这类文章在财经网站上屡见不鲜,但其价值几何,实在值得我们批判性地审视。

短线交易:一场零和游戏?

短线交易,顾名思义,就是持仓时间很短的交易,通常以分钟甚至秒为单位。田洪良先生的指南,正是基于这种交易模式。他给出的建议,诸如“美元指数:可以在104.40—103.55的区间下限买入,有效破位30个点止损,目标在区间的上限”,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分析。

然而,技术分析真的有用吗?有人认为,技术分析可以预测市场走势,因为它能反映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。但我始终对此持怀疑态度。市场参与者众多,每个人的决策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,将这些复杂因素简化为几条曲线和指标,未免过于天真。更何况,短线交易更多的是一种零和游戏,你的盈利,往往意味着别人的亏损。如果所有人都按照技术分析的指示操作,那么谁来提供亏损呢?

“智能交易系统”的真面目

田洪良先生在文末提到,这些策略由他的“智能交易系统”计算得出。这更让我警惕。现在很多分析师喜欢用“智能”、“AI”之类的词汇来包装自己的观点,仿佛只要和科技沾边,就能提高准确率。

但实际上,这些所谓的“智能交易系统”,很可能只是基于一些简单的算法和历史数据,对市场进行拟合。历史数据固然重要,但市场是不断变化的,过去的规律,未必适用于未来。更何况,算法本身也存在局限性,很容易受到噪声数据的影响,从而产生错误的信号。

想起2010年5月6日的“闪电崩盘”,道琼斯指数在几分钟内暴跌近1000点,事后调查发现,罪魁祸首就是一个高频交易程序。这个程序在市场下跌时,自动执行卖出指令,加剧了市场的恐慌情绪,最终导致了崩盘。这说明,即使是再精密的算法,也可能在极端情况下失灵。

止损策略:保护还是陷阱?

田洪良先生在每条建议中都提到了止损,比如“有效破位30个点止损”。止损,顾名思义,就是当价格跌破某个预设的水平时,自动卖出,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。

从理论上讲,止损是一种风险管理工具,可以帮助投资者控制风险。但在实际操作中,止损也可能成为一种陷阱。要知道,市场是充满噪音的,价格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剧烈波动,甚至突破止损位,然后又迅速反弹。如果你设置的止损位过于接近当前价格,就很容易被“洗”出去,白白损失一笔手续费。

更何况,止损本身也是一种心理负担。每次下单后,你都要时刻关注价格,担心它会触及止损位。这种焦虑情绪,很容易影响你的判断,让你做出错误的决策。

谁是赢家?

总而言之,我对田洪良先生的“操作指南”持保留态度。短线交易本身就风险极高,普通投资者很难从中获利。即使是专业的交易员,也需要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和交易技巧,才能在市场中生存。

我认为,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,更明智的选择是价值投资。选择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,长期持有,分享公司的成长红利。虽然这种方法收益可能不如短线交易那么高,但风险也更低,也更适合普通投资者。

当然,我并不是说短线交易一无是处。对于那些喜欢刺激、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人来说,短线交易或许是一种选择。但请记住,市场是残酷的,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所谓的“操作指南”,更不要把全部身家都投入进去。在投资之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功课,了解市场的风险,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。

本文 hugo001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hugo001.com/post/1623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